黔貨貴品出山出海要做好品牌敘事
從深山走向世界,黔貨貴品的進階之路是“兩山論”的生動實踐。品牌有故事、通道更暢通、創新不停步,貴州正以“出山出海”的鏗鏘步伐,書寫從資源優勢向市場勝勢轉化的時代答卷。
消博會作為我國唯一以消費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,既是全球精品的展示窗口,更是區域經濟開放的“風向標”。今年,貴州26家企業攜酒類、茶葉等百余件特色產品亮相,在高規格平臺上開啟“出山出海”新征程。如何讓黔貨貴品走得更遠、賣得更好?破題之道值得探究。
立足本土特色,鍛造“貴”字品牌。品牌建設是“黔貨出山”“貴品出海”的基石。貴州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,將醬香白酒、都勻毛尖、刺梨、天麻等特色產品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資產。在消博會上,來自貴州的非遺苗藥浴、膏貼、養生茶等產品吸引眾多客商駐足。參展企業將苗醫文化與現代康養結合,打造出“泡、灸、貼、養”一體化服務模式,成為貴州中醫藥產業“出山出海”的縮影。
類似的實踐在貴州并不鮮見:刺梨從山間野果變身分子精華飲品,苗繡從傳統手工藝升級為時尚奢侈品,天麻、靈芝通過生物科技轉化為速溶滋補品……這些產品背后,有“貴州老字號”“高新技術企業”“專精特新”等品牌標簽的加持,也是“原生態+科技賦能”融合模式的探索。
今年3月,貴州省農發集團發布省級優質農產品渠道品牌“貴品”,涵蓋“貴精品、貴獨有、貴優選、貴技藝、錯季鮮”五大類,首批認證21家企業,涉及肉牛、茶葉、辣椒等核心品類,并在廣東、重慶等地增設557家品牌門店。區域公共品牌的集群效應進一步強化了品牌勢能,“組隊出山、抱團出海”,將地域文化轉化為品牌敘事,進一步提升貴州農產品整體形象、規范農業品牌建設發展,強化了貴州產品的辨識度。
打通山海通道,構建開放網絡。“出山”與“出海”,不僅是產品的流動,更是通道的貫通。近年來,貴州交通實現了跨越式發展,高速公路、鐵路、航空等交通網絡日益完善,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。交通優化降低了物流成本,使得農產品能夠更快速地運往全國各地。與此同時,貴州積極拓展國際物流通道,加強與沿海港口的合作,開通了多條海鐵聯運班列,為“黔貨出山”“貴品出海”提供了便捷的物流路徑。在銷售上,除了傳統的線下銷售渠道,數字經濟為“黔貨出山”“貴品出海”插上了騰飛的翅膀。通過大力發展農村電商,借助直播帶貨、電商平臺等,黔貨貴品更順暢地抵達消費者手中。
今年3月,貴州首次通過冷鏈物流向中東出口生鮮大蒜、生姜等農產品,12天的海陸聯運將“黔味”送上中東餐桌。這一突破得益于貴陽綜合保稅區優化的通關流程與定制化溫控方案,彰顯貴州從“借船出海”轉向“自主揚帆”。而在消博會上,貴州企業通過首次設立的外貿優品專區,將天麻、刺梨分子精華推向國際市場,也在進一步借助展會的“通道”價值。
創新驅動發展,激活可持續動能。加速“出山出海”,離不開科技與模式的創新。近年來,貴州利用大數據、物聯網等技術,提升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,實現農產品從種植、養殖到加工、銷售的全過程質量追溯,保障產品質量安全。例如貴州綠茶利用物聯網技術,實時監測茶園的土壤濕度、溫度、病蟲害等情況,精準制定植保和采摘管理方案,提高茶葉品質。在營銷手段上,除了傳統的廣告宣傳,還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,開展內容營銷、社交營銷等。此外,積極探索跨境電商新模式,借助海外電商平臺,將黔貨貴品直接推向國際市場,拓展國際消費群體。
可持續與延伸產業鏈價值鏈是“黔貨出山”“貴品出海”的發展目標。實現持續性發展,必須建立穩定的產業供應鏈,加強農業產業基礎設施建設,提高農業生產的抗風險能力。同時,注重人才培養,培育一批懂農業、懂市場、懂營銷的專業人才隊伍,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。此外,還要加強產業集群建設,圍繞特色農產品,發展上下游配套產業,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,實現產業的規模化、集約化發展。
無論國際市場如何風云變化,黔貨貴品出山出海的步伐始終堅定,以品質贏得市場,以開放助推發展。從深山走向世界,黔貨貴品的進階之路是“兩山論”的生動實踐。品牌有故事、通道更暢通、創新不停步,貴州正以“出山出海”的鏗鏘步伐,書寫從資源優勢向市場勝勢轉化的時代答卷。(金妮)
聲明:版權歸原創所有,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